寫在余遠猛老師2009年「耳順回顧展」前夕

觀生命歸隱畫家—梵周
──寫在余遠猛老師2009年「耳順回顧展」前夕

余老師初始創作了以彩鷸為主角,以自然為背景,傳達自然生態與生命訊息的作品,進而昇華為生命觀照,人與天地萬物,生命哲思之探究。
繪畫創作是余老師秉持自然態度追尋而得的終極修行之路,結合了數十年來對星象、野鳥、大自然觀察的感受,以及自己人生的觀悟,全心將它們灌注於繪畫創作中。余老師希望自己的努力結晶,臻於藝術境界,,並藉由藝術宣揚生命理念。基於此,一方面殫精竭慮地創作,一方面希望能展出與社會共享。2007年在苗栗文化局《生命的腳步》個人油畫首展,2009年元月,六十生日才過,終得在自己的家鄉,把四十年來由天文、野鳥生態、田野生命到生命省思的創作,從攝影到繪畫的歷程一一呈現,名之為<余遠猛耳順回顧展-天上人間田野歸>,也是人生回首對餘年的自我期許。
孔子六十而耳順,生命境界已經達到:是非入耳,內心無波,所以能無懼於宋國司馬桓魋的追殺,以及在陳國、蔡國間斷糧的困境。余老師的展出以「耳順」為名,應有企慕聖人,自我期許的心意。孔子周遊列國,晚年回歸教育,著述以終,一生的理念,盡在傳達:人人都有「仁」的主體性,肯定和實踐這個主體性,可以促成理想社會。
而余老師的生命理念是什麼?據我所見所思,當是歷程上的「探索與隨順」:以無比的生命活力在各種領域中探索,而以隨順的心情找到繪畫為貫串各領域的依歸,做為生命終極的奮發;當是理想上的「自然社群」:亟求一個不專屬人類,而為野鳥、草木和萬物所共有的自然社群;當是境界上的「無求無失」:為宣揚自己的體現,在他的自述「無為無求,無得無失」,「行而悟,悟而行」,「因應自然,乃從容於天地之間」可見一斑。
我大膽地說,余老師的生命,就是融儒釋道於一身的態度。以此,站在耳順之年,他將更圓滿地前瞻前行。
有法不拘於法,無法能自為法。畫在於有生命,生命有大有小,大生命是莊子那種與萬物感通的「物化」,化一己生命為自然萬物的生命,一如余老師把彩鷸、野鳥、生態、自然、人性和人生融在生命中,經由繪畫重現,便成有大生命的藝術,是謂大藝術。余老師在自畫像題詩中有:
「願下輩子化為一隻鳥
飛出生命的自由與美麗」
可以作為我所理解余老師追求生命與藝術價值的註解。
吳茂松 (佛光大學哲學碩士、作家、詩人) Dec 21 冬至 2008